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9日上午来到清华大学考察,先后视察美术学院、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重点教学科研成果展示、西体育馆,了解学校深化改革、人才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创新和服务国家发展等情况。11时20分许,习近平来到清华大学西体育馆后馆,出席师生代表座谈会。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校长邱勇、土木系教师聂建国、公管学院教师梅赐琪、工物系应届博士毕业生孙启明、人文学院二年级本科生李润凤分别发言。习近平认真听取他们的发言,现场气氛轻松、热烈。
习近平出席师生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陈旭代表全校师生热烈欢迎总书记和各位领导来学校视察,并表示,这是全校师生期盼已久的,是对学校巨大的鞭策和鼓励。在即将迎来清华110岁生日的美好时刻,非常高兴当面向总书记汇报学校工作。
陈旭汇报了清华新百年发展以来在三个方面的显著提升。一是党的全面领导有力强化,社会主义大学的制度优势充分彰显。学校党委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各级党组织在重大事项上有效发挥领导和把关作用;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在疫情大考中经受了全面检验、发挥了保障作用。二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更加完善。学校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生命线,扎实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通过各类改革举措,全校教职工广泛形成把教书育人放在首位的共识;积极引导学生“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三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取得新突破新跨越,全校师生对国家和学校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干劲。学校扎实推进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三个九年,分三步走”总体发展战略圆满收官;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制定学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党史学习教育的实际成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陈旭最后说:“爱国奉献,追求卓越,永无止境!请您放心,我们一定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不懈奋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清华应有的贡献!”
邱勇表示,总书记来学校视察,使清华110周年校庆具有了特殊的意义。我们都非常激动。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既反映了清华的国际声誉在不断提升,也反映了世界非常关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邱勇汇报了清华大学在党委领导下,按任务表、逐年逐月扎实推进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改革成为“双一流”建设的强大动力。学校通过改革,全面提高了师资水平,强调好老师必须上讲台,提出教学也是学术,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首要职责。确立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坚决把立德树人、把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放在首位。我们传承清华体育传统,恢复“不会游泳不能毕业”的老校规;加强美育和艺术教育,2016年艺术博物馆正式开放,学校开设了近200门艺术课程。强化基础研究,推动学科交叉,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与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包括人才培养、基础研究在内的战略合作,而不只是进行转让技术。我们主动请缨,成立了实体性的航空发动机研究院,下决心打造新时代的“200号”,努力为解决航空发动机这一卡脖子问题做出贡献。学校坚决推进学术评价制度改革,坚决不数论文。2016年学校制定并实施了全球战略,努力在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发挥重要的、独特的作用。
邱勇表示,大学只有在服务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才能成就一流的高度。清华发展最重要的经验是党委全面的、坚强的领导以及学校优良的传统文化。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清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最好的发展机遇。在清华大学即将迎来110周年校庆之际,全体清华人都为身为清华人而感到骄傲。清华拥有最好的校训、最好的校友、最好的校园和最好的校名。“一声鹤唳,殷勤唤起,大地清华。”邱勇最后说:“请总书记放心,有110年历史的清华,一定不会辜负您的嘱托,坚决做到不辱使命!”
土木系教授和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是聂建国在清华的两个角色。一直深耕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研究的聂建国首先汇报了科研方面的心得感悟。“带领团队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面向’要求,瞄准学科前沿、结合中国国情、突出中国特色、解决中国问题。”聂建国这样总结自己的科研之路。在育人方面,聂建国说,初心和价值观是教育的灵魂,引导学生始终将国家和社会需求放在第一位。聂建国还汇报了作为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推动完善学校学术评价制度的最新成果。聂建国说:“在今后的科研评审和学术评价中,我们要更好地践行总书记的要求,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梅赐琪向总书记汇报了在结合疫情现实讲好中国故事过程中收获的快速成长。在疫情最焦灼的2月中旬,梅赐琪承担了学校面向社会开展的线上讲座的其中一讲,分析疫情给公共管理体系带来的挑战和国家应对此次疫情的突出表现。线上师生发来的数百条“中国加油,中国必胜”的弹幕,让他感受到学者讲好中国故事的力量。梅赐琪还结合自己参与《写作与沟通》课教学的经历,介绍了学校培养青年学生思辨、沟通和表达能力,讲好知识故事、中国故事的新举措。“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更多堪当大任的清华学子从清华园走向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梅赐琪说。
即将毕业赴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工作的孙启明,汇报了清华的培养如何使他坚定了赴核工业基层一线工作的信念。孙启明曾几次观看学校原创话剧《马兰花开》,被邓稼先学长隐姓埋名为核事业奉献一生的故事深深打动。读博期间,孙启明还担任了“双肩挑”政治辅导员,赴梁家河社会实践的经历又一次坚定了他的信念。去年,当近距离参观清华大学高温气冷堆的球型燃料元件时,孙启明非常渴望参与到这些重大科研项目之中,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社会需要紧密结合。“我一定会牢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为新时代核工业的蓬勃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李润凤是一名新党员,也是学生国旗仪仗队队长。她向总书记汇报,自己一入学就加入了国旗仪仗队,坚持每年200小时的队列训练和超过2万次的正步练习,参与了130多次升旗仪式,把对国家的爱化作国旗下更加完美的动作。她还带领队员们承担了北京冬奥会测试赛的部分升旗任务,始终保持挺拔的站姿,无一失误。李润凤说,五星红旗下的清华园赋予同学们人生的底色,也为大家提供的多样成长的平台,希望自己今后能够成为一名有家国情怀、有国际视野的文化使者。“我要坚定理想、刻苦学习、锤炼本领,努力用奋斗的青春为国旗添彩,为党旗增光!”李润凤激动地说。
“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令全体清华师生倍感振奋,也让即将迎来110岁生日的清华大学如沐春风。
座谈会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落下帷幕。而那令人难忘的一声声嘱托、一句句寄语,依然在清华师生的心中久久回荡,汇聚成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澎湃动能,转化为在新时代征途中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强大力量!
图片 新华网 | 文稿 清华网